首页

优美之家臭脚

时间:2025-05-29 21:13:23 作者:AI能精准预测自然灾害吗?丨中新真探 浏览量:60412

  南方日报讯 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在去年举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一年来,中国与相关缔约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努力,向公约第62次常委会提交了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常委会的认可和批准。该区域动议通过后,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公约平台与各缔约方,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国际合作和对话交流,有力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不断扩大中心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专门设置了红树林条款,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出台了营造林、生态修复等10多项技术文件。经过努力,中国红树林面积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了面积减少的趋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深圳湿地和红树林资源丰富,全市(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湿地总面积近3.5万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深圳23个自然保护地中,有红树林分布的共8处。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179.18公顷,占深圳红树林面积60%以上。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深圳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法规体系、工程规划、调查监测、国际合作等基础工作。同时,结合国土空间,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不断提高深圳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创造更多生态福祉。(蔡敏玲 张玮)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郑栅洁:2024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强有力支撑

“虽然山坡中心村旅游起步早,2008年就开始了,但是一直形成不成规模,2017年后,我们村子的农家乐逐渐多了,村民竞相开办农家乐,那一年农家乐一下子多了,我们村子上的领导想办法做好服务,让老百姓收入高一点。”白晓萍说。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在主旨发言中,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原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中山学社学术委员会委员熊月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汪朝光,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原会长、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大伟,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刘长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他们聚焦黄埔军校政治部创立、黄埔军校在沪招生,上海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等学术议题,深入研讨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大学、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砍伐自然原因死亡损毁林木是否会构成犯罪?最高法回应

君龙人寿董事长王文怀称,作为首家总部设在福建省的保险法人机构,君龙人寿更应当坚持保险姓“保”的核心理念,继续致力于构建“产品+服务”的竞争模型,打造健康生态圈。他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更多行业优秀合作伙伴推动产业链整体协作,共同助力解决14亿中国人的养老问题。

江西彭泽:下好防汛“先手棋” 织牢汛期“安全网”

何景成说,即使在古文字学最冷门的时候,吉林大学也没有间断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现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不少都是吉林大学的毕业生。

明年将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第二十条”,即中国刑法的第二十条,该条款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等作出了规定。但因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不法侵害、防卫与互殴等情形的判定存在争论,该条款一度处于“沉睡”状态。近期热映影片《第二十条》取材于真实案例,揭示司法实践中适用正当防卫条款的曲折过程,引发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讨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